全面提升水利支撑能力 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水资源保障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康国玺就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甘肃,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围绕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一奋斗目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必须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全省发展的优先位置,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建设,并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呢?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康国玺。
记者:康厅长,您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的奋斗目标,请问,到2015年乃至2020年我省水资源能否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
康国玺: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全省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的目标要求,据测算到2015年全省各行业总用水需求要达到128.6亿立方米,比现状增加5.7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生态用水有一定增长;工业用水增加14.1亿立方米,在现在用水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翻番。新增工业用水来源渠道主要有:一是农业节水13.8亿立方米,二是通过水资源配置工程新增用水量5.7亿立方米,可以支撑“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用水需求。
按照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据测算到2020年全省各行业总用水量要达到137.7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9.1亿立方米。主要是工业用水增加11.1亿立方米。新增工业用水来源渠道主要有:通过建设引洮供水二期、引哈济党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新增供水5.3亿立方米,再加上农业节水5.2亿立方米,也可以满足“十三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2020年以后,随着农业节水潜力的减少以及水资源潜力的限制,全省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将存在一定缺口,水资源瓶颈问题将会日渐突出,需要进一步实施省内跨流域、跨区域的引水工程以及国家南水北调西线等水资源配置工程解决。
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提升水利支撑能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水利体系”的水利工作新要求,请问,水利部门将通过哪些措施构建现代水利体系?
康国玺: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全省省情和水情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六大工程、建立六大体系”,全面提升水利支撑能力的工作思路和举措。这六大工程、六大体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一是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建立支撑区域发展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根据省上确定的兰白、酒嘉、张掖、金武、天水、平庆能源化工基地以及甘南、临夏、定西、陇南“两州两市”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结合各地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加快建设引洮供水一期、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优化调整和兰州新区供水项目、引哈济党、引洮入潭、引洮济合、积石山引水、葫芦河调水,以及靖远双永、古浪黄花滩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水利骨干工程、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容工程、杂木河毛藏寺水库、小盘河水库、成县磨坝峡水库、天水上磨水库和高桥头城市供水、石门河引水等一批事关重要资源开发、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的大型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用水需求。通过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十二五”全省新增供水量5.7亿立方米,总供水量由122.9亿立方米达到128.6亿立方米。
二是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农村水利体系。“十二五”期间,解决9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新增灌溉面积50万亩、总灌溉面积达到2225万亩;新修梯田750万亩,梯田面积达到3836万亩;实施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以小水窖、小坝塘、小水池、小水渠、小泵站为主的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水电站137座,新增装机容量77万千瓦,“十二五”全省农村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45万千瓦。
三是加快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高效利用体系。坚持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并举,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并重,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实施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以色列政府贷款农田水利项目。“十二五”全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200万亩,占全省总灌溉面积的54%,年可新增节水13.8亿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0年底的0.51提高到0.54。全省万元GDP用水量由351立方米下降到22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98立方米下降到69立方米。
四是加快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完成122座病险水库、37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实施21条江河主要支流和内陆河流及176条重点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综合治理河长4338公里,建成堤防5268公里,保护人口1013万人、农田869万亩。完成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设,加快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实施72条重点山洪沟道治理,完成80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五是加快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建立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以构筑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推进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到2015年提前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任务,保证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达到2.9亿立方米。加快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项目,加快黑河、渭河、洮河、泾河等流域水保生态治理、“两江一水”生态治理和黄土高原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坡改梯、淤地坝、小流域综合治理。“十二五”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万平方公里,累计达到8.9万平方公里。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实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水利用、水质监测站网建设项目,“十二五”末全省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60%。
六是加快行业能力工程建设,建立运转高效的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加快行业立法和制度建设,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纳污限制“三条红线”,合理利用水资源。扎实推进全国水利改革试点,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水价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甘肃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水文站网、水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覆盖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抗旱防汛指挥会商系统,建立完善的水资源、水环境、抗旱防汛等涉水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和新型水利实用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为水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破解水利瓶颈制约,为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水利支撑需要有坚强的组织保障。请问,在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建立六大体系,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方面,省水利厅将采取哪些举措?
康国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动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
一是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精心制订工作方案。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水利需求和制约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突出水问题,用足用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支持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措施,做到论证一批、报备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全面提升水利支撑保障能力。
二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能。根据效能风暴行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水利系统“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和谐型”五型机关建设和作风建设成果巩固年、创先争优推进年、水利任务落实年活动成果,深入组织开展“大学习、大争取、大落实、大转变、大增强”活动,按照“思路清晰、谋划超前;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业务精通、工作得力;反应机敏、行动迅速;节奏加快、成效突出”的十项要求,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真正形成工作扎实、落实有力的工作局面。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培育扎实苦干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水利系统一起彩官方免费下载 、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勇于担当、善谋敢为的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切实凝聚起同心协力谋发展、同频共振干事业的强大合力。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进一步强化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焕发一心谋事、扎实干事、能够成事的创业激情,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甘肃日报记者 宋振峰)
来源:甘肃日报 2012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