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8日,王志强院长带领院副总工程师王贵林、张成俭以及院办公室、计划经营处、生产管理处、总工办、规划处、勘测处主要负责人及技术人员10人前往甘南州玛曲、碌曲、合作、夏河等进行调研藏区人蓄饮水。调研期间,王院长一行在当地水利部门的陪同下、利用3天的时间,先后深入玛曲县尼玛镇牧民草场、玛曲县阿万仓乡、曼日玛乡智合桃牧民草场、碌曲县尕海乡加仓村、郎木寺镇贡巴村、波海村牧民草场、合作市卡加道乡其乃合村牧民草场、夏河县桑科乡桑科村牧民草场、桑科乡日芒村牧民草场实地查看人蓄饮水情况。
由于冬、夏两季牧场在草原腹地,原理乡镇和村落、公路,大部分牧场没有农电线路、公路的接入,取水要到5—10公里以外的山涧溪流取水,靠人背畜驮、车拉,往返一次耗费大量的人力畜力,特别进入冬春枯水季节,大部分群众只有靠化冰雪解决饮水,夏秋季节暴雨频繁,河流水系浑浊,农牧民群众背来浑浊的河水沉淀后饮用,极不卫生,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加之近年来连年干旱,降雨量逐年减少,蒸发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半高山和干旱草场区域内的地表径流及泉水干涸,小溪断流,饮水水源的保证率下降,使本来缺水的现状矛盾更加突出。部分群众自发在牧场内挖掘10米左右的大口井,但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时间不长,大口井即塌陷、填埋或干涸。牧区缺水面积逐年扩大,饮水困难日趋严重,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趋向于更严重的状况,甚至经常出现为了生活和牲畜饮水抢水、“圈水收费”、斗殴等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水已成为牧区经济发展的命脉。看到这些,王院长倍感焦急、不顾旅途劳累,晚上立即召集一行人员,研究安排部署牧区人蓄饮水规划工作,尽快上报,争取早日立项。
牧区逐步退化的草原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东西长360.7公里,南北宽270.9km,土地总面积为4.5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53%。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全州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99个乡(镇、街道办),其中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合作五县(市)为纯牧业县(市),迭部、临潭、舟曲三县为半农半牧业县。全州境内有天然草原40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3848万亩,80%的天然草场联片集中,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中自然载畜能力较强、耐放牧性最大的草场,理各类载畜量达620万个羊单位。是亚洲的优质牧场之一。全州56万农牧民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由于居住习惯和生产条件的制约,牧区群众居住特点是分散居住,近年来实施的游牧民定居点项目启动后,虽然大部分群众均实现了聚居,但在生产活动中,仍然沿袭自然放牧,散居的生活习惯。五县市涉及纯牧区38个乡镇,224个行政村、672自然村,有农村人口27.58万人,各类牲畜247.6万头(匹、只),现有草场2094.98万亩,人均占有草场面积75.96亩,联户牧场7086处。